- 跨村联建整合资源,嘉祥县探索共富公司模式助乡村连片振兴
- 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李从伟 通讯员 李超 潘笛欢 嘉祥县积极探索共富公司发展模式,发挥跨村联建党组织牵头抓总作用,以强带弱、协同向前,通过组织联建、产业联营、治理...
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李从伟 通讯员 李超 潘笛欢
嘉祥县积极探索共富公司发展模式,发挥跨村联建党组织牵头抓总作用,以强带弱、协同向前,通过组织联建、产业联营、治理联动、服务联享,激活产业共富链,让群众从中得实惠,实现村庄抱团发展、连片振兴。
搭平台,闲置校舍成“共富工坊”
盛夏时节,嘉祥县万张街道万福村共富工坊里,近百名女工神情专注,灵巧的双手在机针和布料间翻飞,伴着“哒哒哒”的机声,一副副滑雪手套呈现眼前。
“这拇指弯处的裁剪最讲究,得留出活动量,就像给小麦留出分蘖的空间。”56岁的王小娇在田间地头忙活了大半辈子,如今又在家门口的共富工坊就了业,“手套加工的每道工序都会干,一个月能挣3000多块钱,最重要的是在家门口上班不耽误照顾家里,这活干得舒坦!”
“村里有了产业,鼓了村民腰包,还带动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15万元。”心里舒坦的还有村党支部书记张殿斌。他告诉记者,这里原来是村里的小学,由于当地生源整合,2017年就闲置了下来。碍于村集体经济账面单薄,再加上缺乏招商资源,盘活用好这处校舍成了他心心念念的一块心病。
转机出现在2023年7月。为破解辖区村庄发展“根基弱、路子窄、力量单”的难题,探索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新路径,嘉祥县万张街道指导辖区地理位置相近、资源互通的马海村、向阳村、万福村等17个行政村跨村联建,共同出资成立共富公司——嘉祥县万兴城乡发展有限公司。各村跨越村级限制,利用资金直接入股、资产评估造价入股的方式,统一委托给共富公司管理运营,在市场化运作中紧密联合、共同受益。
“我们对17个行政村的‘三资’进行摸底排查,全面梳理闲置土地40余亩、校舍3处,厂房1处,村民废弃宅基地147处。”共富公司负责人楚孔杰介绍,通过把各村点状闲散资源串联成线、包装成块,打造成优质资源包,以出租、入股、共同经营等方式吸引“乡村振兴合伙人”。
万福村的这处闲置校舍进入了共富公司的平台资源库。“嘉祥县是中国滑雪手套名城,形成了从原料到成品的完整产业链,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,用工需求旺盛,这跟我们的这块资源有很强的适配度。”楚孔杰介绍,公司发挥平台招商引资优势,积极对接手套加工企业,最终招引济宁德霖手套制品有限公司在村里设立分厂。
“为了项目尽快落地投产,我们第一时间投入资金,绿化美化厂区环境,对教室进行车间化改造,同时配套建设了食堂,让企业拎包入住。”楚孔杰说,为“乡村振兴合伙人”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,才能让他们扎根乡村、永续发展。
截至目前,共富公司已将7处闲置的校舍、村队、宅基地盘活,依据各村产业特色,建立了手套加工、灯笼加工、食用菌培育等各具特色的共富工坊,带动就业300余人,实现村集体增收126万元。
聚合力,村里的土地“更值钱”
共富工坊里涌动着致富的动能,田间地头也孕育着增收的希望。
麦收时节,向阳村的麦田里一派丰收景象,村党支部书记张庆伟格外上心,隔三差五就要来地头转转。
“我们村流转1200亩土地,联合种业公司开展育种业务。”张庆伟心里有本账,“以往土地用于传统的小麦和玉米种植,一亩地年收益不到1000元,如今靠育种,能达到1400多元,亩均效益增加400多元,咱的地更值钱了。”
土地增值靠的是共富公司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。2023年,看好农业育种的广阔前景,张庆伟对接上了山东鲁担种业发展育种业务,可在用地规模上“卡了壳”。“当时我们村只能拿出1200亩地,远远达不到种业公司不低于3000亩的用地要求。”张庆伟说,这时,共富公司发挥平台资源整合优势,将联建村的流转土地进行整合,集中打包招商,最终与山东鲁担种业达成合作协议,建设育种基地,通过改良技术、规模种植,提升土地利用效率。
“一村富不是富,大家富才是真的富。共富公司既能发挥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整合内部的资源优势,又能发挥社会资本对接市场能力强的优势,是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升级版,让‘沉睡’的资源活起来、分散的资金聚起来、增收的渠道多起来,进一步释放乡村振兴的活力和动力。”嘉祥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。
下一篇:没有了